English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浪费要闻 领导视线 浪费酷评 浪费现象 综合治理 浪费警示 浪费根源 专项探讨 浪费危害 产品黑榜 人物专栏 走向节约 浪费曝光
浪费观察 政策法规 资料总汇 理论研究 统计数据 国际信息 视频之窗 书刊园地 节约会展 变废为宝 生活妙招 专题荟萃 展 览 馆 社会广角
保健品诈骗层出根在个人信息保护不力
加入时间:2025-01-08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罗志华
 
  成本仅11.5元的营养食品,“摇身一变”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售价5000元一疗程……这样的骗局仍在不断上演,一些老人即使“赊账”也要购买。近期,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打掉一保健品诈骗团伙,团伙主要成员王某某及其上线贺某某等16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
  
  保健品坑人骗局虽然是顽瘴痼疾,但也出现一些新动向。比如过去保健品营销以线下举办培训或讲座为主,以发放鸡蛋等小礼品或上门实施“亲情营销”为辅,手段比较统一和固定。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直播的兴起,近年来保健品骗局套路也在不断翻新,其中,利用电商平台、视频直播引流,已成为保健品欺诈的新套路,这类骗局更加隐蔽,波及范围更广,给消费者维权与执法监督带来了新挑战。
  
  据媒体调查,在这次案件侦破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比如相较于过去线下销售多选择酒店会议厅、郊区度假村等固定地点,当前不法人员反侦查能力强,常常“打游击”,流动作案,这就为警方取证设置了障碍。这次诈骗团伙选取的“讲座”地点多为城市周边的中档饭店,在能容纳20多人的大包间内开展活动,且要等到活动前一天才通知具体的时间、地址。该团伙“业务员”还采取对老人“人盯人”模式,不允许外部人员进入会场。这些都不利于有关部门对此类违法活动实现精准打击。
  
  更值得关注的是,保健品欺诈团伙成员的“业务能力”也在提升,个人信息来源也更加丰富和准确。多位办案民警表示,在这次案件侦办当中,很多从事保健品诈骗的“业务员”有保险推销员等从业经历,他们手里掌握或非法获取大量客户个人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实施欺诈。
  
  这一新动向更值得警惕。要知道,保险推销员通常十分了解客户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信息、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等,也都会写入保险合同当中,从而被推销员所掌握。尤其是,商业医疗保险推销员对老年客户所患疾病和健康需求十分熟悉,他们中一旦有人利用这些信息对老年人实施保健品诈骗,即使防骗意识较强的老年人,也可能会防不胜防。
  
  这起案件警示社会,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方面,首先要做到信息收集最小化,信息储存和销毁规范化。针对任何广泛接触个人信息的从业人员,包括保险推销员、医务人员、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等,则要出台更加严格的行业规范,防范和禁止他们暗自收集个人信息。此外,这类从业人员在改行进入保健品销售等相关行业时,要及时将他们纳入重点监管名单,避免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个人信息实施欺诈。
  
  保健品欺诈越来越精准,手段也在不断翻新,因此防范与打击保健品欺诈也要动态掌握变化,并及时调整策略,从而更加高效精准地预防和监管这类骗局。
  
  北京清男报(2025年01月08日第A02版)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习语丨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
  李强:让广大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干实
  习近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
  推动打击治理跨境赌博工作取得新突破
 
周恩来侄女:伯父从不为家人亲友牟利
聚天下英才促创新发展
 
  【图说】套路
  移民无捷径,警惕“躺平”圈套
  别上“云养经济”的当
  “先用后付”真的香?这些法律风险要注意
 
  坚守耕地红线 保障粮食安全
  同查同治
  一笔勾销
  明确禁止
 
  解说变戏说?乱象背后是需求之渴
  “禁令”荒唐的背后是能力不足
  商户牌匾“颜色禁令”是任性“官威”
  老年人沉迷网购是情感缺失表现
 
  两办: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Copyright 2013  ©  浪费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2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