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浪费要闻 领导视线 浪费酷评 浪费现象 综合治理 浪费警示 浪费根源 专项探讨 浪费危害 产品黑榜 人物专栏 走向节约 浪费曝光
浪费观察 政策法规 资料总汇 理论研究 统计数据 国际信息 视频之窗 书刊园地 节约会展 变废为宝 生活妙招 专题荟萃 展 览 馆 社会广角
为“开盒”上锁 让网暴熄火
加入时间:2025-03-2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孟飞
 
  近来,一言不合就“开盒”的事件在网络上时有发生,这也让网络暴力和数据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开盒”最早来源于网络贴吧,主要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比如姓名、家庭住址、手机号、身份证号等,并在网络上公布,引导网民对被“开盒”者进行网暴。每个人的网络账号被视为一个“盲盒”,“开盒”即获取个人隐私信息。这种行为不仅仅侵犯个人隐私,还触碰法律红线。此前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打蛇要打七寸。“开盒”引发网络暴力,但如果仅从网暴角度看待“开盒”,不能抓住这一事件的本质特征,则难以根治这一行为。“开盒”之所以难以根治,是因为其背后有一个倒卖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当网络情绪和相关利益链结合在一起,个人信息被随意标价买卖,你我都无法置身事外。
  
  打击“开盒”行为,必须把个人信息保护放在首位。对那些掌握大量个人信息的部门、平台企业等来说,要进一步压实责任,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对敏感数据进行严格隔离,依托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管理、权限控制及安全审计等的统一管控,以此降低数据泄露风险。
  
  再好的管理制度,也离不开执行者贯彻落实。相关部门和平台企业应加强对内部员工管理,在无授权情况下,确保任何职级的员工均无权限触碰用户数据。还要通过审计数据管理平台权限、服务器登录记录及办公系统访问日志等途径,进行日常排查,确保员工权限不越界。
  
  从很多案例来看,一些涉及个人信息泄露的关键节点,已经从境内转到境外,这给原有治理模式带来挑战。有必要在政府部门指导下,积极倡议和推进“反开盒”联盟,不断加强行业合作、国际合作,共同加强数据隐私防护,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随着大模型等新技术手段迭代升级,其数据收集整理能力大幅提升。原本分散在各处的个人信息不会大量泄露,但这些数据经过新技术拼凑、比对后,现在就可以形成一个人的基本信息,进而被不法分子利用,并引发新的信息安全危机。这也对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打击“开盒”,难以毕其功于一役,一定是持久战。为此,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平台企业都有责任,边发现问题边探索机制,边弥补漏洞边升级技术,边保护信息边维护权益,唯有如此,才能筑牢个人信息保护的堤坝,为“开盒”上锁,让网暴“熄火”。
  
  经济日报(2025年3月29日第05版)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全面履职勇于担
  习语丨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
  李强:让广大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干实
  习近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严查涉嫌违规违法网
节约资源公益广告
 
  “分享”客户信息共同“致富”?违法!
  警惕“实习诈骗”陷阱
  【图说】“陷阱”
  防范保健品诈骗卷土重来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警惕“保健品”诈骗
  【漫画】不“值”
  抵制乱摆酒席 提倡节俭适度
 
  解说变戏说?乱象背后是需求之渴
  “禁令”荒唐的背后是能力不足
  商户牌匾“颜色禁令”是任性“官威”
  老年人沉迷网购是情感缺失表现
 
  快递暂行条例​*
  两办: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
Copyright 2013  ©  浪费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2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