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浪费要闻 领导视线 浪费酷评 浪费现象 综合治理 浪费警示 浪费根源 专项探讨 浪费危害 产品黑榜 人物专栏 走向节约 浪费曝光
浪费观察 政策法规 资料总汇 理论研究 统计数据 国际信息 视频之窗 书刊园地 节约会展 变废为宝 生活妙招 专题荟萃 展 览 馆 社会广角
“互联网+回收” 助力绿色低碳生活
加入时间:2024-10-07  来源:四川新闻网  
 
<p>  近日,为响应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两网融合”便民交投点建设,青羊区首批低值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设备在金沙街道投入运营。居民可以自行投递生活垃圾中的各类可回收物,并根据投递重量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到达一定额度还能提现。这批低值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设备使用情况怎样?“互联网+回收”效果如何?对此笔者进行了走访。</p><p>  </p><table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20" align="center"><tbody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tr align="center" class="firstRow"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td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padding: 0px;"><img src="/static/upload/image/20241007/1728278477110734.jpg"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 0px; vertical-align: middle; 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td></tr></tbody></table><p>  对于这种回收模式,居民胡女士十分满意,她说,“这个机器全天都可以投递,各种类的可回收物可以放在一起投,自动称重也很方便。”</p><p>  </p><p>  爱回收·爱分类成都前端负责人文海霞告诉记者,“我们在成都全市日均回收量达到65吨,其中50%以上为低值可回收物,能有效实现覆盖小区内垃圾减量20%,目前成都市已覆盖金牛区、成华区、武侯区和青羊区等区域,预计年底成都全市投放数量将达到1500台。”</p><p>  </p><p>  使用方便、全时在线,还有积分奖励,居民投递也很有劲头。当回收机接近满仓状态,后台系统会根据实时运营状态、车辆定位和交通状况等信息,自动调度派单给最合适的清运员,并规划好最优清运线路,保障回收机内的可回收物在满仓半小时内及时清运。运输途中,可回收物包裹上还附有唯一识别的二维码,每次装车、卸货都会称重扫码,支持可回收物从源头到销售环节的全流程追溯。此外,“爱回收·爱分类”利用多种智能化手段做到了全流程数据可控,可以有效管理垃圾分类前端收集、中端收运及末端处置数据,量化分类成果。</p><p>  </p><p>  居民投递的可回收物被清运到末端集散场后,将按照不同品类精细分拣,之后进入相应的回收再生产工厂进行再生处理,最终“变废为宝”。“以我们回收的塑料瓶为例,经过再生处理后,可以做成雨伞、T恤衫、手提袋等各种物品。”文海霞介绍,“通过把可回收物从生活垃圾里分离出来,可以实现1/3以上的垃圾减量,让这些再生资源免于和其他垃圾一起被焚烧填埋,让它们物尽其用,循环再生。”</p><p>  </p><p>  据了解,投入智能回收机之后,居民对低值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设备有着较高的使用热情。低值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设备进入社区以后,促进了广大社区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从源头促进垃圾减量,共同改善社区环境。并且,由于可回收物能够得到及时处理,也减少了杂物堆放带来的安全隐患。</p><p><br/></p>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全面履职勇于担
  习语丨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
  李强:让广大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干实
  习近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
 
“一瓶水的温暖,一座城的关爱”世界水
勤俭节约微电影
 
  这些诈骗短信,你能识破几个?
  “分享”客户信息共同“致富”?违法!
  警惕“实习诈骗”陷阱
  【图说】“陷阱”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警惕“保健品”诈骗
  【漫画】不“值”
  抵制乱摆酒席 提倡节俭适度
 
  解说变戏说?乱象背后是需求之渴
  “禁令”荒唐的背后是能力不足
  商户牌匾“颜色禁令”是任性“官威”
  老年人沉迷网购是情感缺失表现
 
  快递暂行条例​*
  两办: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
Copyright 2013  ©  浪费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2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