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土成金”将农作物废弃物变废为宝 |
加入时间:2024-10-03 来源:大河报
|
|
|
|
|
<p><img src="https://newpaper.dahe.cn/dhb/resfile/2024-09-30/A11/p51_s.jpg" data-bd-imgshare-binded="1" style="margin: 0px auto; padding: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 none; display: block;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Helvetica Neue", sans-serif; text-align: center; text-wrap: wrap;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春 实习生 祁钰 通讯员 王璐 文图</p><p> </p><p> 科研成果转化加快落地,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随着谯仕彦院士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期的投产,为河南省桐柏县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谯仕彦院士生物科技产业园是桐柏县落实河南省委、南阳市委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借力谯仕彦院士专家团队“最强大脑”,打造“政府+院士+企业”“金三角”模式的创新项目。</p><p> </p><p> <strong> 落地项目是变废为宝的“点金池”</strong></p><p> </p><p> “这条生产线‘吃’进去农民不要的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以后,经过高温粉碎、发酵培养等程序,将转化成高价值的酵母蛋白、免疫调节肽等产品。”9月11日,在沃丰德(南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期项目厂房内,该公司总经理龚磊告诉记者,这里不仅是中国工程院谯仕彦院士科研成果的落地项目,还是变废为宝的“点金池”。</p><p> </p><p> 龚磊口中的免疫调节肽是一种功能性有机物,可作为农牧饲料添加剂,具有绿色天然、无化学残留等特性。谯仕彦院士通过研究创新,采用小麦、玉米的秆茎作为基料,并经相关流程便能将这些“废料”进行转化升华,不但大大降低了成本,制备工艺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p><p> </p><p> “一般提取免疫调节肽产品的过程比较复杂,大多是通过动物器官、微生物进行提取,而谯院士发明的工艺可以广泛采用植物原料,成品又能直接用于农牧行业,跟农业生产是天作之合。”龚磊说,沃丰德项目落户在桐柏,外人看来或许不解,但他作为行内人却深感赞同。</p><p> </p><p> 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龚磊是一名“80后”,毕业后进入安琪酵母公司任职并被派驻非洲国家,作为技术专家指导在当地建厂生产。2022年,在京宛合作平台的牵线下,谯仕彦院士携团队与桐柏县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并推动落地建设生物科技产业园,在这一背景下,龚磊接受邀请加入沃丰德公司初创团队。</p><p> </p><p> 龚磊表示,不只是变废为宝,谯院士的发明产品还具有复合功效,可以增强动物免疫力、抗病能力,解决了饲养牛、羊和水产品的抗生素替代问题;又能作为饲料重要成分降低养殖投料量且实现快速育肥,为我国调整主粮与饲料间的结构矛盾提供解决途径,保障粮食生产和农牧产业的良性发展。</p><p> </p><p><strong> 抢抓机遇助推产业升级</strong></p><p> </p><p> 沃丰德公司位于桐柏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以该公司为主要依托,当地正在围绕生物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生物功能产品生产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打造一座生物科技小镇。</p><p> </p><p> 年,通过京宛合作洽谈活动邀请谯院士考察后,我们一拍即合。”桐柏县招商投资促进中心负责人陈严告诉记者,为了吸引谯仕彦院士团队入驻,该县专门出台政策保障,承诺引入院士工作站后,将围绕成果落地转化建设一个产业园并构建相关产业链。</p><p> </p><p> 从开始对接落地谯仕彦院士工作站、生物科技产业园到正式签约,仅用了32天;签约后,院士工作站建成和产业园项目建设仅用了108天。桐柏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成功在创新人才引进大潮中抢到了一次机遇。</p><p> </p><p> 据桐柏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主任张义胜介绍,园区建成运行后,将充分发挥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饲料工业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发展“院士经济”,催生创新驱动、换道领跑的“才富”集聚效应,有序吸纳国内外农业、畜牧业领域相关高新技术研发成果在桐柏落地转化生产,着力建设全球生物科技产学研示范基地,打造桐柏“生物科技之都”新名片。</p><p> </p><p> 据了解,桐柏县谯仕彦院士生物科技产业园总投资31亿元,占地460余亩,分三期三年建成,一期工程为沃丰德(南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枯草芽孢杆菌、1.5万吨酵母培养物项目,二期工程为“一站三中心”,三期工程为2万吨小品种氨基酸项目。</p><p> </p><p><strong> 最优营商环境让科技成果就地研发、就地转化</strong></p><p><strong> </strong></p><p> “从签约到开工,不到一年半就建成运行,我们在桐柏享受到了最优营商环境。”说起来到桐柏投资兴业,沃丰德公司董事长孟铁庄话语中满是激动。他表示,作为紧盯院士创新成果转化的投资方,桐柏县“院士+政府+企业”的合作模式足可成为行业典范。</p><p> </p><p> 孟铁庄介绍,沃丰德一期项目主要包括钢构厂房、仓储车间和综合科技楼,去年底设备安装到位后,经过半年多的调试运行,目前已投入试生产。一期项目满负荷运转后,可实现年产5000吨免疫调节肽和2万吨酵母培养物,预计年产值5亿元、利税5000万,新增就业100余人。</p><p> </p><p> 在该公司仓储车间内,按照用户发货目的地,堆放着几排已经封装好的免疫调节肽成品。“你看,我们的产品性状稳定,在常温下可长期存放。”孟铁庄自豪地表示,虽然刚开始试生产,但用户已经闻声而来将产品订购一空,而这些用户不乏国内养殖业巨头。</p><p> </p><p> 沃丰德一期项目生产线从七层楼高的投料大楼,到20多米长的发酵罐,再到足有两个篮球场大的培育池,记者一路走来,几乎见不到工人的身影。在生产终端控制室内,几名值守人员通过显示屏幕上的数字,就能监测生产全流程。龚磊告诉记者,这条生产线和控制软件按照全新工艺要求设计建造,全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调节数值只需动动鼠标。</p><p> </p><p> “今年底,综合科技楼投入使用后,谯仕彦院士工作站将把这里作为研发基地,让科技成果就地研发、就地转化。”孟铁庄说,借力院士专家团队的“最强大脑”,今后生物科技产业园还将投产酵母培养物、后生元、小品种氨基酸等其他高技术、高附加值项目,更多“点土成金”的生物科技将从桐柏出发走向世界。</p><p><br/></p> |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