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浪费要闻 领导视线 浪费酷评 浪费现象 综合治理 浪费警示 浪费根源 专项探讨 浪费危害 产品黑榜 人物专栏 走向节约 浪费曝光
浪费观察 政策法规 资料总汇 理论研究 统计数据 国际信息 视频之窗 书刊园地 节约会展 变废为宝 生活妙招 专题荟萃 展 览 馆 社会广角
江苏蔬菜每年采摘后扔掉残体1000多万吨 如何变废为宝?
加入时间:2024-09-01  来源:新华日报  
 
<p>  稻麦收获后,秸秆怎么解决是个牵动社会广泛关注的大问题。但大家没注意到的是,对于蔬菜来说,这个问题同样存在,比如,西红柿采摘后,它的藤蔓怎么处理,同样让人头疼。</p><p>  </p><p>  据统计,从1995年到2019年,中国每年产生的蔬菜秸秆量从1.1亿吨(鲜质量)增加到3.1亿吨。江苏省蔬菜播种面积约2000万亩,每年蔬菜采摘后要扔掉的残体高达1000万吨以上。大量蔬菜秸秆被直接丢弃或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和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怎样把这些“垃圾”变成有用的资源?跟着记者一起来看看田间地头的最新探索。</p><p> <strong> </strong></p><p><strong>  省去离田功,增加有机质</strong></p><p><strong>  </strong></p><p>  右手用耙子挖开一个小坑,左手把拳头高的小苗栽进坑里,接着耙子搂过轻轻覆土……8月20日上午7时,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宁西村,本味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示范农场内,两名工人正在大棚里栽种番茄苗,一名工人紧随其后拉直管道、开泵灌水。</p><p>  </p><p>  “这是我们的自有品种宁西黄,现在种下去,预计10月底采收。”本味源农场负责人李林说,番茄是农场的主打产品之一,客户很看重品质,因此选择这块田做蔬菜秸秆还田实验。</p><p>  </p><p>  只听过粮食作物秸秆还田,蔬菜秸秆怎么还田?</p><p>  </p><p>  李林介绍,这块地专门种番茄,一年春秋两茬。上一茬番茄1月种、5月收。收完后,把番茄藤全部粉碎在田里,再用机器旋耕深翻,把秸秆和泥土混合到一起,7月中旬开始关上大棚闷,棚内最高温度达70摄氏度左右,持续约20天。8月上旬,重新翻地种植新苗。“本来计划8月13日左右就要栽,但气温一直很高,就一直放到现在了。”</p><p>  </p><p>  本味源农场占地200亩,其中大棚占地90亩。一年四季,田里共有约20种作物,主打果蔬,包括草莓、番茄、西瓜,部分叶菜,还有少量水稻、红薯、向日葵等。</p><p>  </p><p>  李林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南京农业大学植保方向,毕业后曾供职于相关农业企业,2021年与两位股东合作成立公司。他十分注重科技创新,因此农场与江苏省农科院、江苏开放大学等科研院所均有合作,“高校有科研需求,我们也欢迎好品种。蔬菜秸秆还田就是省农科院专家给的建议。”</p><p>  </p><p>  “今年是还田的第二年,最肉眼可见的变化是土比两年前细了。”李林蹲下捧起一抔泥土说,以前,番茄采收结束后要用铲车把番茄藤全部拉在露天堆场存放,一两个月后藤蔓开始腐烂,一两年后加点有机肥再还田,整个过程时间长,需要堆场,清理工序也要人工。采用秸秆还田和高温闷棚办法,一是更简单方便,二是秸秆腐烂能提高土壤里有机质的含量,且成本并未增加。</p><p>  </p><p>  据李林观测,番茄亩均产量三四千斤,目前没有太大变化,但品质、口感好了一些。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还要继续观察,“老师说闷棚最好要1个多月,但茬口等不及。争取下一茬早点种早点收,闷棚时间更长些。”</p><p><strong>  </strong></p><p><strong>  巧用还田技,“减肥”又增效</strong></p><p><strong>  </strong></p><p>  李林口中的“老师”,是江苏省农科院资环所副研究员、江苏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江宁推广示范基地主任徐烨红。</p><p>  </p><p>  4月底,江苏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废弃资源利用创新团队在江宁区开展蔬菜秸秆肥料化利用和土壤综合质量提升技术培训,曾引来周边不少农户听课。</p><p>  </p><p>  徐烨红介绍,江苏省每年产生蔬菜残体1000万吨以上,折合氮磷钾养分约50万吨,是巨大的养分资源。而蔬菜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主要是蔬菜残体离田处置成本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专用场地,以及蔬菜残体原位处置方法不成熟,病原菌无法有效杀灭,影响下茬作物生长。</p><p>  </p><p>  针对春茬设施茄果类蔬菜残体数量巨大现状,江苏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废弃资源利用创新团队成员罗佳研究员于2023年在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汤山街道和淳化街道重点开展了蔬菜残体高温原位肥料化技术示范与推广,重点开展春茬茄果类蔬菜秸秆轻简化还田技术,集成下茬蔬菜水肥运筹、化肥减量等施肥优化技术改良土壤,实现蔬菜残体资源化利用与土壤改良双重示范效果。</p><p>  </p><p>  实验结果显示,该项技术可在增加土壤氮磷钾养分库容的基础上实现化肥减施15—20kg/亩,并能够提高后茬蔬菜产量与品质。对于养分背景值不高的土壤推广“蔬菜残体+秸秆高温原位肥料化”技术,能够实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5—8g/kg,碱解氮提高15—20mg/kg,有效磷提高15—25mg/kg,速效钾提高40—70mg/kg,基肥化肥可减施25—30kg/亩。</p><p>  </p><p>  该项技术包括机械还田、旋耕混匀、起垄挡水、淹水、覆膜、闷棚和通风移栽7个主要环节。罗佳研究员表示,蔬菜秸秆原位粉碎还田节省了蔬菜秸秆移出大棚需要的人力和物力,通过与高温闷棚相结合,加快蔬菜秸秆的腐解和土壤中有害生物的杀灭速度,消除下茬病害发生的隐患。蔬菜残体腐解同时会产生大量活性有机质等营养物质,全面改善土壤性状,具有节本增效和资源节约的双重意义。</p><p>  </p><p>  徐烨红表示,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是其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目前该项技术很成熟,已成功应用到全国各个蔬菜主产区,包括蔬菜之乡山东寿光。</p><p><strong>  </strong></p><p><strong>  细算成本账,用地也养地</strong></p><p>  </p><p>  虽然应用了还田技术,李林也有着自己的担忧。“我这个大棚用的时间短,病虫害不多,等到大棚使用时间长了,病虫害重,高温还能不能灭菌灭虫,需要再验证。”同时,蔬菜秸秆还田也不是简单打碎藤蔓即可,用李林的话说,“什么时候还田、土壤温度多少,都有讲究。”</p><p>  </p><p>  徐烨红介绍,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技术要点在于残体病株移除、残体粉碎与碳氮比调节、大棚密闭、土壤湿度调节等。对于常见病害发病率30%以下蔬菜残体,在平均日间气温28℃以上季节采用高温闷棚原位还田。对于常见病害发病率5%以下的叶菜类蔬菜残体,在平均日间气温18℃以上季节可采用常温原位还田。她特别提醒,该项作业宜在高温期开展,闷棚时间、灌水维持深度、闷棚温度要符合技术要点,以确保杀死病原菌。</p><p>  </p><p>  该项技术在首次实施时,需要购置还田机械,并确保还田机械和大棚宽度的适配性,确保机械可以顺利进入大棚开展作业。对于还田所用成本,专家团队也算了一笔账:还田机械在5000元左右,应用此项技术后可节约蔬菜秸秆清除的劳务成本100—200元/亩。蔬菜秸秆还田后对于蔬菜增产提质大有裨益,进而可增加农户的净收益。</p><p>  </p><p>  “在有大量蔬菜秸秆需要处理的园区,该项技术实施需要硬件具备,同时在不影响茬口的前提下,在夏季高温期开展以保障技术效果最佳化。”徐烨红表示,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培养农户对该项技术的接受度,树立用地与养地相辅相成的理念。</p><p><br/></p>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全面履职勇于担
  习语丨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
  李强:让广大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干实
  习近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
 
醉驾等红灯睡了3小时 车撞大树仍没醒
孔明灯吸入客机发动机 航班被迫延误
 
  这些诈骗短信,你能识破几个?
  “分享”客户信息共同“致富”?违法!
  警惕“实习诈骗”陷阱
  【图说】“陷阱”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警惕“保健品”诈骗
  【漫画】不“值”
  抵制乱摆酒席 提倡节俭适度
 
  解说变戏说?乱象背后是需求之渴
  “禁令”荒唐的背后是能力不足
  商户牌匾“颜色禁令”是任性“官威”
  老年人沉迷网购是情感缺失表现
 
  快递暂行条例​*
  两办: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
Copyright 2013  ©  浪费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2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