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浪费要闻 领导视线 浪费酷评 浪费现象 综合治理 浪费警示 浪费根源 专项探讨 浪费危害 产品黑榜 人物专栏 走向节约 浪费曝光
浪费观察 政策法规 资料总汇 理论研究 统计数据 国际信息 视频之窗 书刊园地 节约会展 变废为宝 生活妙招 专题荟萃 展 览 馆 社会广角
莫用公款“潇洒走一回”
加入时间:2025-05-07  来源:人民日报  
 

莫用公款“潇洒走一回”(金台潮声•作风建设系列谈⑥)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其中包括朵某生以考察学习为名组织公款旅游等问题,这释放出对公款旅游露头就打、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驰而不息反“四风”树新风,明目张胆的公款旅游得到有效遏制,但仍有一些隐形变异的情形,如巧立名目“借壳游”、更改行程“顺带游”、增加人数“搭车游”。
  
  公款旅游花样翻新、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是特权思想作祟。有的党员干部利用手中权力钻政策空子、寻“变通”路径,将公共资金用于个人享乐。有的党员干部打起了管理和服务对象的主意,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旅游安排。表面上看没花自家单位一分钱,可对方愿意提供“免费的午餐”,看中的是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目的还是搞利益输送、权钱交易。
  
  现实中,还有一些党员干部纪法意识淡薄,对公款旅游抱有侥幸心理,在报销手续上做手脚,企图蒙混过关。比如,有的虚开发票,超额报销差旅费用;有的报名培训机构,将旅游支出转化为课程培训等费用。也有一些单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将考察培训当成“隐性福利”,变相搞公款旅游。
  
  任何时候,对任何形式的公款旅游都要始终保持“零容忍”的态度。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公款旅游或者以学习培训、考察调研、职工疗养等为名变相公款旅游等情况,分情形作出明确处理规定。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盯公款旅游及其隐形变异新动向,强化监督检查,严格查处问责,坚决遏制公款旅游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公是公,私是私,在共产党人的字典里,二者从来都是泾渭分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背着金条乞讨数年,却没有动用分毫党的经费;焦裕禄因孩子看了场“白戏”便严厉批评,立即把票钱如数送还;廖俊波对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铁面无私,总是强调“任何人打着我的旗号去办私事,你们都不要理”……时代在变,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的追求不能变。自觉强化廉洁奉公意识,切实厘清公私界限,才能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全面履职勇于担
  习语丨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
  李强:让广大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干实
  习近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
 
我在,就不让文物受损
一镜四十载:记忆里的中国年
 
  “分享”客户信息共同“致富”?违法!
  警惕“实习诈骗”陷阱
  【图说】“陷阱”
  防范保健品诈骗卷土重来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警惕“保健品”诈骗
  【漫画】不“值”
  抵制乱摆酒席 提倡节俭适度
 
  解说变戏说?乱象背后是需求之渴
  “禁令”荒唐的背后是能力不足
  商户牌匾“颜色禁令”是任性“官威”
  老年人沉迷网购是情感缺失表现
 
  快递暂行条例​*
  两办: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
Copyright 2013  ©  浪费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2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