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浪费要闻 领导视线 浪费酷评 浪费现象 综合治理 浪费警示 浪费根源 专项探讨 浪费危害 产品黑榜 人物专栏 走向节约 浪费曝光
浪费观察 政策法规 资料总汇 理论研究 统计数据 国际信息 视频之窗 书刊园地 节约会展 变废为宝 生活妙招 专题荟萃 展 览 馆 社会广角
“进口”保健品挂羊头卖狗肉到底该咋监管?
加入时间:2025-04-29  来源:新京报  作者:流水
 
  保健品通过假进口提高“身价”的情况,无疑对相关的市场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某些保健品来说,所谓“原装进口”“100%海外直采”,只不过是忽悠人的噱头。近日,央视财经报道揭露了“保税仓发货”保健品背后的假进口黑产链,引发了广泛关注。一些无良商家,将国内生产的保健品包装成“进口”产品,做起“出口以后再转内销”的生意,利用消费者对进口保健品的信任,进行欺诈销售。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严重扰乱了保健品市场的正常秩序。
  
  从操作手段来看,商家通过境外开公司、买商标,境内生产,“借壳”进入保税仓发货,完成了保健品由“国产”到“进口”的身份转换。而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虚标成分含量、夸大医疗功效等,这些“进口”的保健品就“价格翻了几倍,利润颇丰”。
  
  近年来,保健品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甚至被包装成“神药”欺诈消费者的现象屡见不鲜。此次央视曝出的保健品通过假进口提高“身价”的情况,无疑对相关的市场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报道所揭露的,这类保健品很多都通过直播电商售卖。对此,首先是在销售渠道方面,监管部门需督促直播电商平台对入驻的保健品商家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
  
  某种程度上,直播公司、带货主播敢在保健品问题上一再突破边界,也说明目前我国“三品一械”直播带货相关法规或规章制度并不完善,需进一步细化有关违法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标准,早日将直播间里的“三品一械”宣传纳入有效监管。
  
  此外,还需拿出切实办法打掉保健品实现“身份”转换的渠道。从报道看,这种跨境电商商品种类繁杂,比如,在安徽万顺制药有限公司的直播间店铺中,记者就看到了该工厂生产的三款产品;而在具体流程上,有的商家只是在境外借壳,而有的“办法更为隐蔽”,国内生产完后,运到国外去包装。
  
  商家总是在想方设法逃避监管,看似手法眼花缭乱,其实单就其生产的商品品牌“在海外网站均找不到任何相关产品信息”这一点,就可以成为监管切入的有力抓手。监管部门不妨以此顺藤摸瓜,及时补上保税仓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不再成为保健品变身进口货的“温床”。
  
  保健品行业乱象频发,乃至不断升级到假冒进口产品的程度,固然与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有关,也反映出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标准仍不够完善。
  
  比如,此次报道中就有商家表示“虚标主要成分的含量质检查不出来”“跨境保健品由于国家暂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在成本、质量、宣传上,也很是随意”等问题,恰恰说明,相关监管的制度漏洞需尽快补上,不再给商家钻空子的机会。
  
  □流水(媒体人)
  
  新京报(2025年04月29日A02版)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全面履职勇于担
  习语丨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
  李强:让广大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干实
  习近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
 
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山林常绿水常
我在,就不让文物受损
 
  “分享”客户信息共同“致富”?违法!
  警惕“实习诈骗”陷阱
  【图说】“陷阱”
  防范保健品诈骗卷土重来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警惕“保健品”诈骗
  【漫画】不“值”
  抵制乱摆酒席 提倡节俭适度
 
  解说变戏说?乱象背后是需求之渴
  “禁令”荒唐的背后是能力不足
  商户牌匾“颜色禁令”是任性“官威”
  老年人沉迷网购是情感缺失表现
 
  快递暂行条例​*
  两办: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
Copyright 2013  ©  浪费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2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