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三问③:形式主义 督查,都来问责,谁来干活? 同事们出差,不止一次跟我说,人家那个地方最近迎接上级督查呢,其他事都暂缓。 我想起媒体报道过一个事,某省一个地级市的“强力部门”,短短一年中对下面一个县进行了19次督查,加上“督查”的也不止这一个部门,于是出现了“督查扎堆撞车”的“盛况”,在同一天内,不同条线四路人马,对这个县进行“督查、检查、考核”,他怎么能正常工作? 巡察督查哪个部门敢不重视呢?有些单位在迎检前,进入“全面备战”“全民皆兵”状态,甚至多次模拟演练,确保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对答如流。部分单位甚至无限扩大检查范围,不定期检查手机微信、电话记录等,导致干部职工上班时不得不准备多部手机。 这种“迎检优先”“迎巡至上”的做法,无疑偏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破坏了原有的管理秩序,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武汉大学教授吕德文在一份调研中提到,有些工作任务,因为过多且涉及面过广,上级部门实在是监督不过来,就催生出了庞大的监督“外包”产业。 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帮政府监督的咨询公司、调查公司之类的企业。高校里面也有一批专门干“第三方”的教授和团队。 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针。不能一个人苦干,两个人指点,三个人督导,五个人检验。 这并不是笑话,而是有些基层的事实。上面如果搞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那下面就一定以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弄虚作假,来应对。 这期锋评可能很多体制内朋友说,你说的很对,可是我不敢转啊,没事,你看看也挺好,假如有一天你当领导了,希望你记住,你曾经对形式主义多么反感。 大象新闻记者:夏继锋 摆向光 郑北周 王笑薇 丁阳 王珍珍 赫明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