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浪费要闻 领导视线 浪费酷评 浪费现象 综合治理 浪费警示 浪费根源 专项探讨 浪费危害 产品黑榜 人物专栏 走向节约 浪费曝光
浪费观察 政策法规 资料总汇 理论研究 统计数据 国际信息 视频之窗 书刊园地 节约会展 变废为宝 生活妙招 专题荟萃 展 览 馆 社会广角
“积分骗局”
加入时间:2023-02-06  来源:本站  作者:jydcc
 


黎青/绘

  积分抵扣+补差价=低价买名牌商品?别轻信!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陆续接到消费者反馈有关经营者利用积分到期催办兑换相应商品或服务涉嫌误导消费的行为。中消协提示消费者,不要轻信所谓的积分兑换“补差价”福利噱头,以免“失分又蚀财”。(1月10日《工人日报》)
  
  作为一种营销策略,积分兑换既能增强平台的用户黏性,培养忠实消费群体,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实实在在的福利。不过,积分兑换鱼龙混杂,可能是“馅饼”,也可能是“陷阱”。在收到积分兑换的提醒短信时,消费者不能盲听盲从,还应提高警惕,擦亮眼睛。
  
  近年来,积分兑换“补差价”成为新型骗术。除了正规平台官方举行的兑换活动外,还有一些不法经营者通过冒充品牌客服、模仿三大运营商服务号码向消费者发送短信等形式,骗取新用户注册信息,邀请消费者主动点击链接兑换所谓福利商品,甚至开展相关电信诈骗活动。
  
  填平积分兑换“补差价”陷阱,需要各方形成合力。首先,消费者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积分兑换短信。其次,电信业务经营者要履行把关义务,建立白名单制度,对可疑短信进行监测核实、动态封堵。此外,有关部门要加大整治力度,根据短信顺藤摸瓜,揪出背后的不法经营者,依法予以严惩。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全面履职勇于担
  习语丨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
  李强:让广大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干实
  习近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
 
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三件事
男子车窗丢烟头 60万特斯拉报废
 
  “分享”客户信息共同“致富”?违法!
  警惕“实习诈骗”陷阱
  【图说】“陷阱”
  防范保健品诈骗卷土重来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警惕“保健品”诈骗
  【漫画】不“值”
  抵制乱摆酒席 提倡节俭适度
 
  解说变戏说?乱象背后是需求之渴
  “禁令”荒唐的背后是能力不足
  商户牌匾“颜色禁令”是任性“官威”
  老年人沉迷网购是情感缺失表现
 
  快递暂行条例​*
  两办: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
Copyright 2013  ©  浪费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2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