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浪费要闻 领导视线 浪费酷评 浪费现象 综合治理 浪费警示 浪费根源 专项探讨 浪费危害 产品黑榜 人物专栏 走向节约 浪费曝光
浪费观察 政策法规 资料总汇 理论研究 统计数据 国际信息 视频之窗 书刊园地 节约会展 变废为宝 生活妙招 专题荟萃 展 览 馆 社会广角
“店招改色”漩涡中的三河
加入时间:2025-04-17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陈灿杰 闫海龙
 
  河北廊坊三河市“招牌改色”引发的舆论风暴还在持续。
  
  针对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4月15日上午,廊坊市政府网站发布通报称,廊坊市联合调查组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并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
  
  官方启动追责后,舆论继续追问,当地将怎样整改?如何弥补商户因改招牌造成的损失?
  
  目前,三河市官方尚未对此事进行正式的公开回应,当地沉默应对的做法饱受诟病。
  
  4月15日,澎湃新闻记者现场直击舆论风暴眼中的三河,发现有的店招已改回原色,有的店招拆除未装,有店家近几日还收到城管的店招改色通知。
  
4月11日,央美大街部分沿街店面的绿底招牌。4月15日,澎湃新闻探访时发现不少招牌被拆除。崔朋克/图
  
  现场探访
  
  4月15日,澎湃新闻记者实地走访三河市燕郊镇央美大街发现,沿街不少门店招牌被拆除,仅悬挂临时替代的红底白字条幅;此前备受关注的绿色蜜雪冰城(诺亚大厦店)已恢复红色。
  
  沿街一家餐馆的员工表示,“(蜜雪冰城)绿色搞了差不多有半个月了”,4月10日换回来的,她所在的餐馆因为招牌里“没红的”,得以幸免。
  
  多位本地市民均向澎湃新闻反映称,“改色行动”于今年3月开始推行,三河因此“绿得多”了,但相关部门“动手特别快,叫停得也快”。网约车司机张钧(化名)觉得,有些街道连片的绿色并不协调,“晚上三更半夜人少,绿了吧唧,是不是瘆人?”
  
  “就要绿,别红的,别蓝的,黑的也不行。”五金店老板王平(化名)说,这几日不时有城管到他店铺所在的三河市鼎盛商贸街,要求最好把招牌漆成绿的,并且让同行工人来刷,工费由商家自行承担,“谁愿意改?花一百二百就认了”。他说,和他并排的商户,将近三十个门店一下给刷绿了。
  
  该商贸街上一名小吃摊贩佐证称,这些绿字、绿底,基本都是这几天改的。
  
  4月15日晚,澎湃新闻现场看到,三河市人民公园的大门门头上,“人民公园”四个大字发着绿光。
  
  “反正人家都纳闷为啥改绿字。”在三河市人民公园前卖鲜榨橙汁的陈茹(化名)回忆说,3月初的一个晚上,公园前停了辆吊车,把“人民公园”四个红字换成了绿的,招牌改色掀起争议后,还有人专门过来拍照。
  
  此外,三河市儿童医院红十字招牌一度被换成绿色。4月15日,澎湃新闻探访发现,绿色红十字已被卸下,而“儿童医院”四个招牌大字为白底绿边。
  
上图:人民公园门牌改色前为红色,下图:人民公园门牌改色成绿色。
  
  持续发酵
  
  此事已发酵超过半月,三河市相关部门始终未予正式公开回应,而舆论的质疑声浪越来越大。
  
  澎湃新闻梳理发现,已有包括新华社、央视网、人民网、澎湃新闻等数十家媒体报道、评论此事,相关话题频上热搜。
  
  不过,三河市官方始终未正式公开回应此事,而在媒体的采访中,当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粗暴”回应,反而引起一波又一波新的质疑。
  
  例如,据大皖新闻报道,有商户反映,早在2024年10月左右,河北燕郊区域多家农贸市场便陆续收到了整改通知,“起初,城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入市场,让大家把红色的广告牌匾更换掉,大家都不听。后来,市场监管部门便介入了,要求商户们更换广告牌,大家不敢不听。”
  
  华商报大风新闻报道称,4月7日,三河市城管局工作人员回应此事时称,按照市政府城市规划要求,红、蓝、黑的广告招牌不可以使用,但目前还未下发文件。由此,店招改色是否有执法依据,程序是否合规,引发广泛质疑。
  
  另据九派新闻4月11日报道,三河燕郊高新区城管部门相关科室工作人员曾就此事表示,如果不怕麻烦,不心疼钱,可以改回原颜色。
  
  4月14日,华商报大风新闻披露了一段三河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刘某2024年10月底在燕郊某市场的现场谈话。他说,“按书记的要求,西边打造的是学院风、国际化。”“不允许有红色底色的牌匾,咱们去红去蓝。蓝色太俗,所以你要用暗色调。咱们在今后设置牌匾时,一定要改正。”再次引发舆论巨浪。
  
  廊坊官方通报追责后,3月15日下午,三河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南方都市报采访时称,目前是在整改,但尚不知具体如何执行,后续具体情况建议咨询三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该工作人员称,其不清楚“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这个通知,新闻曝光出来他才知道,“有纸质文件才叫政策,但是现在没有这个文件”。至于受波及商铺的损失,该工作人员同样建议咨询三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称“谁让你改的,你去问谁”。
  
  目前,三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尚未公开回应此事。
  
  沉默中的三河市相关部门,正在舆论风暴中越陷越深。
  
  风波起源
  
  那么,这次风波从何而起?
  
  人民网记者从三河市相关部门获取的一份《相关问题说明》显示,3月以来,三河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重点对影响市容市貌的牌匾进行优化调整,对新设立的牌匾引导商户按照《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下称《导则》)要求规范设置。《导则》广告牌匾颜色设置上明确了遵循“色浅、淡雅、明快、协调”的原则,并设置了负面清单;在广告牌匾底色和字样的颜色选用方面,经过实地考察和征询专家意见,红蓝色在视觉效果上过于突出,与街道景观色彩不易协调,与夜景亮化灯光不易搭配。
  
  在三河市政府官网,目前仍能下载这份三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制定的《导则》。其中的广告牌匾设计负面清单规定,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
  
《导则》中的负面清单。截图
  
  该《导则》为指导性文件,不具备法律强制性,但其又在附则中说明,《导则》内除明确禁止内容外,均为指导性意见。
  
  《导则》是如何制定的?
  
  2024年11月28日,三河市发布《导则》。《廊坊日报》的报道称,这标志着三河市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有了指导规则。三河市政府副市长贾学峰详细介绍了《导则》的编制背景、编制过程和主要内容。
  
  报道称,《导则》编制工作得到了规划设计、建筑工程、市政服务等领域专家的技术支持,并广泛征询了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经过三河市规委扩大会、市委常委会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已编制完成。
  
  燕郊高新区管委会官网2024年11月26日报道,燕郊高新区邀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市规划设计股股长高志伟,开展《导则》学习培训。
  
  这份《导则》备受重视,并出现在三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
  
  三河市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4年工作时,专门提到,确定“东山、中水、西城”发展思路,出台《导则》,实施城乡环境整治90项工作,全面提升城市颜值。
  
  而在介绍今年必须着力攻坚突破的七个方面时,工作报告提到,其中一个方面,包括严格执行《导则》,以更大力度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扎实抓好飞线治理、牌匾规范等工作,全面提升“六化”水平。
  
  廊坊通报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后,4月15日下午5时许,三河市政府官网“三河市委书记付顺义简历”网页已撤下,无法打开。
  
  付顺义2024年6月任三河市委委员、常委、书记,此前曾任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委书记。
  
  据多家媒体报道,2023年3月,固安县官方微信公众号“固安安心办”曾刊发《固安县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的规范》,其中也有对牌匾颜色的要求: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颜色设置上遵循“色浅、淡雅、明快、协调”的原则。如:“浅咖色、浅灰色、玫瑰金、棕榈金色、闪金色、米黄色、浅黄色、橘黄色、象牙白”等。
  
  据公开信息,2022年3月8日,时任固安县委书记付顺义一行到育才路就牌匾治理工作进行调研。付顺义一路检查、一路指导、一路点评,要求相关部门把工作做得再细一点,将门头牌匾综合整治、户外广告(小广告)治理等工作与网格化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确保门头牌匾综合整治等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澎湃新闻记者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全面履职勇于担
  习语丨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
  李强:让广大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干实
  习近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
 
移动支付、网上购物难倒老人
美国给萝卜自动化去皮,网友:太浪费了
 
  “分享”客户信息共同“致富”?违法!
  警惕“实习诈骗”陷阱
  【图说】“陷阱”
  防范保健品诈骗卷土重来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警惕“保健品”诈骗
  【漫画】不“值”
  抵制乱摆酒席 提倡节俭适度
 
  解说变戏说?乱象背后是需求之渴
  “禁令”荒唐的背后是能力不足
  商户牌匾“颜色禁令”是任性“官威”
  老年人沉迷网购是情感缺失表现
 
  快递暂行条例​*
  两办: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
Copyright 2013  ©  浪费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2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