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广西桂林平乐县政府网站上的《平乐县森林防火规划(2023—2030年)》个别段落有抄袭嫌疑,其关于平乐县水文的介绍和湖南安化县的水文介绍几乎一模一样。7月15日,广西桂林市平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情况通报,称该信息基本属实。
值得注意的是,当媒体记者向具体负责人核实时,对方将规划中水文数据的错误归咎于第三方公司,这一回应本身就有推脱责任之嫌。更为关键的是,这份规划文件中竟然出现了“平口镇、小淹”等平乐县根本不存在的地名。如此明显的错误,却能通过林业局的层层审核并最终发布,暴露了从起草、审核到签发的整个流程流于形式、把关失职,最终酿成笑话。
文件中的地名、数据错漏看似细节问题,实则反映了背后的形式主义顽疾。湖南安化县与广西平乐县两地相距400多公里,地理环境迥异,水文条件自然不同。可规划文件竟能直接抄袭挪用安化的内容,证明其制定过程没有进行必要的实地考察与调研。因此,所谓针对平乐县的森林防火规划,必然是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不具备实际应用的价值。试想,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这样一份建立在抄袭之上的文件,如何能有效指导救灾?
因此,在及时修正文件的同时,还应该即刻全面清查同类问题。更宽泛地说,其他地方也应当引以为戒,将责任心和敬畏感融入日常工作细节。
(作者分别系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24级研究生、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