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停产多年的撕拉片相纸因复古风潮价格飙升,从停产前70元每盒暴涨至如今的2000余元每盒,照相馆单张拍摄价也是高达359元。尽管相纸保存期仅两年、成像效果存疑且需要冰箱保存,其独特的显像仪式感仍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追捧。(5月6日《扬子晚报》)
撕拉片的走红轨迹与近年来兴起的CCD相机、拍立得等复古风潮如出一辙,其本质是对快节奏数字生活的反叛。在手机摄影高度便捷的当下,撕拉片的缓慢成像、不可修改以及实体相纸的触感,赋予了摄影极大的仪式感。这种体验确实独特,甚至带有某种“开盲盒”般的惊喜感。然而,当商家将这种情怀标上高价,甚至利用“绝版”“限量”等噱头进行推波助澜时,消费者的理性消费边界便开始变得模糊。
值得注意的是,撕拉片的真正价值与其市场价格形成了鲜明反差。从实用角度看,撕拉片的成像质量远不如现代数码设备,甚至比不上普通拍立得。除此之外,撕拉片的相纸保质期短、保存条件苛刻,即便花费高价购得,也可能面临成像失败的风险。而部分消费者在社交媒体的跟风驱动下,盲目追逐“小众”“复古”标签,却忽略了实际体验的性价比。这种非理性消费行为,不仅可能助长市场的投机心理,也可能让“仪式感”沦为一种炫耀性消费的符号。
不可否认,为“仪式感”消费本身并无问题,但是消费行为需要建立在理性评估的基础上。当价格严重偏离商品价值时,我们就需要警惕“情怀税”的陷阱。真正的仪式感不应当与高溢价划等号,而应该源于对生活态度的真诚追求。如果只是为了社交媒体的“晒图”而跟风购买撕拉片,那么所谓的“复古情怀”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表演。
在复古风潮轮番上演的今天,撕拉片不会是最后一个被炒作的“情怀商品”。从CCD相机到机械键盘,从黑胶唱片到复古球鞋,资本总能找到新的载体来制造稀缺性幻觉,下一波“复古风”又会捧红另一种老物件。但如果我们每一次都被商家的营销话术牵着走,不断为“稀缺性”“仪式感”支付不合理的高价,那么最终受益的只会是投机者,而非真正热爱生活的消费者。
仪式感的价值,不在于花了多少钱,而在于它是否真正触动了你的生活。在追逐复古潮流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为情怀买单可以,但别让消费主义偷走自己的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