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浪费要闻 领导视线 浪费酷评 浪费现象 综合治理 浪费警示 浪费根源 专项探讨 浪费危害 产品黑榜 人物专栏 走向节约 浪费曝光
浪费观察 政策法规 资料总汇 理论研究 统计数据 国际信息 视频之窗 书刊园地 节约会展 变废为宝 生活妙招 专题荟萃 展 览 馆 社会广角
“没班硬值,没苦硬吃”,形式主义值班当休矣
加入时间:2025-04-29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陈广江
 
  值班值守制度是有效发现紧急情况、应对突发问题的必要举措,是各地各部门的重要工作方式之一。然而,记者近期在基层走访调研发现,一些部门和地区的值班制度出现泛化、僵化、应付化等异化苗头,空耗基层精力却难以匹配实际工作需求。(4月28日半月谈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寒假里,电话铃声响起,学校值班人员必须在10秒内接听,否则通报批评;节假日里,妇联、文联等部门空无一人,却仍要安排值守;村干部枯坐村委会,一个月也等不到一个办事的村民……这些荒诞场景,是当前基层形式主义值班的真实写照。“没班硬值,没苦硬吃”,不仅消耗基层有限的精力,更透支了公共治理的效能。
  
  值班的本意是为应对突发状况、保障公共服务连续性,但在层层加码的行政惯性下,逐渐异化为“为值班而值班”的机械任务。一些部门明明无事可办,却因“上级要求所有单位必须有人”而硬性排班;村干部被“钉”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只因“防止走读”的考核指标;教师假期巡视空荡校园,只为应付可能出现的检查。这种“宁可空转,不可空缺”的逻辑,也折射出对基层治理能力的不信任。
  
  不难发现,僵化的值班制度与数字化时代的治理需求严重脱节。当前,基层干部的手机早已成为移动办公终端,事务处理不再依赖固守电话旁。但某些管理者仍固守“人在即责任在”的陈旧思维,将“坐班时长”等同于“工作态度”,将“接电话速度”异化为“政治忠诚度”。节假日值班,俨然成了一场“内卷游戏”。
  
  形式主义值班的背后,是问责机制的泛化与变形。10秒未接电话被通报批评,问责的意义何在?如果上级部门的“暗访”“抽查”,在客观上已沦为“挑刺”“找茬”,那么基层干部为规避被问责的风险,只能将值班制度层层加码,甚至因果倒置,把值班本身当成了目的,给基层增加了很多无谓的负担。
  
  更值得警惕的是,形式主义值班正在吞噬基层治理的活力。基层干部的时间被无意义的坐班切割,深入群众、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必然大打折扣,最终导致公共服务质量不升反降。事实上,基层干部不反对值班,也并非不愿值班,而是希望值有意义、有实质工作内容、真正需要值的班。
  
  终结“没苦硬吃”式值班,不能止于喊口号,而要直指制度设计的病灶。首先,须打破“一刀切”思维,建立差异化的值班标准。应急、公安等部门确需全天候值守,但文联、科协等单位完全可以通过“线上值班+弹性响应”实现效率提升。其次,考核机制应重“实效”而非“痕迹”。与其盯着电话接听速度,不如建立突发事件响应效率评估体系;与其要求村干部“坐满时长”,不如考核其走访户数、问题解决率。最后,需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用补休、轮岗、技术赋能等手段替代低效的人力消耗。
  
  更重要的是,治理者应重新审视“责任”的内涵。真正的负责任,是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而非在办公室里表演“坚守岗位”的行为艺术。说到底,值班制度不应是捆住干部手脚的锁链,而应成为提升治理能力的工具。唯有如此,“没苦硬吃”的荒诞剧才能真正落幕。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全面履职勇于担
  习语丨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
  李强:让广大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干实
  习近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
 
聚天下英才促创新发展
教育部:重申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分享”客户信息共同“致富”?违法!
  警惕“实习诈骗”陷阱
  【图说】“陷阱”
  防范保健品诈骗卷土重来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警惕“保健品”诈骗
  【漫画】不“值”
  抵制乱摆酒席 提倡节俭适度
 
  解说变戏说?乱象背后是需求之渴
  “禁令”荒唐的背后是能力不足
  商户牌匾“颜色禁令”是任性“官威”
  老年人沉迷网购是情感缺失表现
 
  快递暂行条例​*
  两办: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
Copyright 2013  ©  浪费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2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