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浪费要闻 领导视线 浪费酷评 浪费现象 综合治理 浪费警示 浪费根源 专项探讨 浪费危害 产品黑榜 人物专栏 走向节约 浪费曝光
浪费观察 政策法规 资料总汇 理论研究 统计数据 国际信息 视频之窗 书刊园地 节约会展 变废为宝 生活妙招 专题荟萃 展 览 馆 社会广角
“一碗熬饭”里的移风易俗
加入时间:2025-04-09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宥力
 

  这几日,西宁市湟源县申中乡后沟村张家老人去世后,家人“一碗熬饭办丧事”的做法得到了乡里乡亲的称赞,不但大大缩短了治丧时间,成本也大幅度下降。4月5日,青海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在谈到这一典型做法时表示,“一碗熬饭办丧事”是青海文明殡葬、移风易俗的成功做法,目前全省各地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丧事俭办“瘦身套餐”,群众纷纷节俭办丧事,让人情债少了,人情味更浓了。

  据后沟村村民介绍,在“一碗熬饭办丧事”没有推行之前,申中乡丧事办理普遍为5天,杀猪宰羊、大办酒席、“老八盘”加上给丧管、帮厨的“红花礼祀”,治丧费用达到三四万元。时间长、浪费严重、经济负担重的现象很明显,大家虽然嘴上不说,但是改风气、文明殡葬的愿望却很强烈。

  随着全省深入推进殡葬领域移风易俗,湟源县积极引导群众树立厚养薄葬、文明殡葬新风尚,一碗“熬饭”办丧事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乡风文明和群众减负“两把锁”。

  记者了解到,湟源县把村规民约作为重要抓手,重新细化、完善了全县154个村(社区)村规民约内容,将一碗“熬饭”办丧事的就餐方式纳入村“一约四会”。各村积极搭建减负平台,部分村整合村委闲置资源,设置殡葬服务站,免费提供给辖区群众使用。充分发挥党员、“五老人员”“两代表一委员”等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见行见效。群众普遍反映,“一碗熬饭”办丧事不仅节省了座椅碗碟租赁费,还节省了烟酒饭菜置办费,治丧周期从5-7天缩减为3天,原本需要花二万多元的,现在三四千块钱就把丧事办了。

  同时,湟源县还施行“经济奖补”,合理制定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案,将部分集体收益用于鼓励支持丧事简办,形成了“集体增益-群众受惠-文明新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村集体对提前报备、推行“一碗熬饭”等简办丧事的家庭一次性补助500元至2000元,有力调动了群众参与文明殡葬的积极性,推动移风易俗从“政府要求”内化为“群众自觉”,变“攀比负担”为“文明红利”。

  从“大操大办”到“一碗熬饭”,正是青海全面深化殡葬改革、移风易俗重点领域治理取得的成效。近年来,青海持续健全完善殡葬管理政策制度,加快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推动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初步形成了以公益性为主导、经营性为补充、节地生态为导向的殡葬事业发展格局。

  全省加快基本殡葬服务设施建设,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21亿元,新建殡葬服务设施36个、能力提升21个、火化炉环保改造25台,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县级行政区域覆盖率达到98%,切实提升了基本殡葬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推行节地生态安葬,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人数已实现5连增,累计为1.4万名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群众家属发放奖补资金3200余万元,厚养礼葬、生态安葬的文明新风尚已然形成。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全面履职勇于担
  习语丨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
  李强:让广大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干实
  习近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
 
醉驾等红灯睡了3小时 车撞大树仍没醒
山东荣成再现上千天鹅“回家”越冬
 
  “颜值经济”盛宴背后,当心消费陷阱
  这些诈骗短信,你能识破几个?
  “分享”客户信息共同“致富”?违法!
  警惕“实习诈骗”陷阱
 
  践行低碳生活,共享绿色家园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警惕“保健品”诈骗
  【漫画】不“值”
 
  解说变戏说?乱象背后是需求之渴
  “禁令”荒唐的背后是能力不足
  商户牌匾“颜色禁令”是任性“官威”
  老年人沉迷网购是情感缺失表现
 
  快递暂行条例​*
  两办: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
Copyright 2013  ©  浪费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2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