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浪费要闻 领导视线 浪费酷评 浪费现象 综合治理 浪费警示 浪费根源 专项探讨 浪费危害 产品黑榜 人物专栏 走向节约 浪费曝光
浪费观察 政策法规 资料总汇 理论研究 统计数据 国际信息 视频之窗 书刊园地 节约会展 变废为宝 生活妙招 专题荟萃 展 览 馆 社会广角
农村垃圾治理中的实干逻辑
加入时间:2025-04-15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斌
 

  农村“环境脏乱”,农民“乱扔垃圾”,这样的刻板印象由来已久。事实果真如此吗?

  小时候过年糊灯笼,满大街找半天才能捡到个塑料袋作灯罩用。传统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产生的农业垃圾、厨余垃圾大多是可降解的。像塑料袋这种“下乡”而来的工业品,农村缺乏相应垃圾处理设施和卫生维护机制。久而久之,玻璃碴子撒路边,垃圾袋飞到树梢上,小河道里遍布污染物,便成了“农村印象”。

  认识问题,需要全面看。多一些历史视角、发展视角、比较视角、辩证视角,有助于增强眼力、脑力。赛事过后的体育场、演唱会后的大草坪、节假日时的景区,都易见垃圾乱扔、环境脏乱的场景。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环保设施和保洁人力不足以应对短时大客流情况。由此而言,阶段性的问题、治理层面的问题,不能也不应简单随意归因在群体素质或风俗习惯上。

  由此回想起多年前的一次经历:笔者和同学组成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山东潍坊某村调研新农村建设。当地为解决垃圾处理难题,将村口一处大坑改造成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虽然只是治标的权宜之计,但在当时已经是农村能拿得出手的处理垃圾的方法了。

  解决问题,需要务实办、持续干。没有办法就找办法,没有出路就开拓出一条路。有能力解决的立即解决,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即便一时解决不了,也要发扬攻坚克难、排除万难的精神,咬定问题不放松。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即便在远离县城的偏远村子,也能看到垃圾箱、垃圾站。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90%以上行政村,农村垃圾山、垃圾围村等现象逐渐成为“过去式”。

  不久前,笔者在山东泰安的一个乡镇,见到了一种半地下式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活性炭罐等有序排列,机器嗡嗡声和水花激荡声不时传入耳中,出水口持续有小股清流流入河道里。

  臭水沟化作景观河,垃圾场转为林荫带,荒草滩变身小公园,连生产生活污水都有了“好去处”……曾经困扰农村的一个个环保“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为农村增添了公益性岗位、创造了发展效益。

  “逆转”如何发生?“奇迹”背后有着怎样的实干逻辑?

  理念是先导,行动最关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是生态宝库。新时代以来,各地不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系统解决垃圾遍布、污水直排的问题,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农村“生根发芽”,才让农村生态美起来了、环境靓起来了。

  城乡的协调发展格外重要。城市工业化走在前,环境治理方面有技术、有人才、有资金、有经验,可以“反哺”农村。农村实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靠的是遍布城乡的环境治理网络。既在经济上互通有无,也在环保上协同配合,城乡携手同行,发展才能风雨无阻。

  务实办,最根本靠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些农村地区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巨变,折射实干为要、奋斗以成的发展密码,见证“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的价值追求。村庄亮化、道路硬化、厕所改造、旧房翻建等群众急需急盼事项,都逐渐被重视起来、认真办好,于是,乡亲们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滴水足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大国之治自带艰巨性、复杂性特征,但只要善于辩证看、学会务实办,没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美好的目标都终将实现。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习语丨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
  李强:让广大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干实
  习近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
  推动打击治理跨境赌博工作取得新突破
 
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山林常绿水常
4500块钱藏衣柜 10年后变成“豆
 
  【图说】套路
  移民无捷径,警惕“躺平”圈套
  别上“云养经济”的当
  “先用后付”真的香?这些法律风险要注意
 
  坚守耕地红线 保障粮食安全
  同查同治
  一笔勾销
  明确禁止
 
  解说变戏说?乱象背后是需求之渴
  “禁令”荒唐的背后是能力不足
  商户牌匾“颜色禁令”是任性“官威”
  老年人沉迷网购是情感缺失表现
 
  两办: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Copyright 2013  ©  浪费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2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