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症用“药” 纠治形式主义顽疾 |
加入时间:2024-02-27 来源:本站 作者:jydcc |
|
|
|
|
近日,湖北省一乡党委书记田某因一年召开会议多达208次受到处分,这一事件在网络曝光后很快冲上热搜,一时间,如何彻底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的话题再次成为群众热议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面对这一顽瘴痼疾,我们要坚持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对症用好“三副药”把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救出来,以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好落实。
常服“清心明目丸”,坚定“谋实事、惠民生”的执政立场。形式主义的背后是官僚主义、功利主义在作祟,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权力观扭曲,眼睛向上盯得多、向下看得少,心里装的名利多、存的实事少。这就需要我们针对错误政绩观、扭曲权力观等病灶精准用药,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中树立正确政绩观、权力观,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从思想上破除官僚主义、功利主义滋生的土壤,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不断在出实招、谋实事、求实效中砥砺初心、永葆本色。
勤吃“强筋壮骨粉”,增强“会干事、能成事”的素质本领。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琐,任何工作只要一繁琐就机械,一机械就容易陷入形式主义陷阱。基层党员干部作为抓落实的终端,如何能在千头万绪的基层事务中有条不紊抓好工作考验着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能力水平。没有金刚钻就揽不了瓷器活,必须加强党员干部队伍能力水平建设,强化干部队伍源头培养,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磨砺提升年轻干部能力素质的主战场,鼓励引导年轻干部主动到改革发展稳定一线、艰苦复杂地区、关键吃劲岗位接受磨炼,在处理复杂问题、解决大事难事过程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确保在应对繁琐冗杂的基层事务时有能力跳出机械教条,“只见形式、不见落实”的形式主义怪圈,最终求得效果与形式的最佳平衡。
多喝“减压活血汤”,理顺“重实绩、能作为”的体制机制。一些基层形式主义的出现,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责任层层下推,权力却没有同步下放,会议人人参加,事情却未必人人能办,要扭转这种“看得见管不着、应该办但没权办”的失衡问题,必须完善健全基层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进一步厘清不同层级、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认真清理废除不接地气的“空中政策”和相互打架的“本位政策”,为疏通制度梗阻“活血化瘀”,确保基层有责任的同时有权力、能作为。要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把面向一线的考核重点真正放到工作实绩上来,减少过度留痕,切实为基层减压减负,以更加科学、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把政治上过硬、工作上有能力的干部选出来、提上来,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激励作用,有效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陈文翙,中共云南省开远市委组织部) |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