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浪费要闻 领导视线 浪费酷评 浪费现象 综合治理 浪费警示 浪费根源 专项探讨 浪费危害 产品黑榜 人物专栏 走向节约 浪费曝光
浪费观察 政策法规 资料总汇 理论研究 统计数据 国际信息 视频之窗 书刊园地 节约会展 变废为宝 生活妙招 专题荟萃 展 览 馆 社会广角
老人沉迷刷App挣钱 治本之策是充盈内心
加入时间:2024-02-23  来源:本站  作者:jynf
 
  尽力培养他们拥有更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帮助他们构建更充盈的心灵世界。
  
  _______________
  
  日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赵祥云的回乡观察引发关注:很多农村老人沉迷刷App赚钱,他们主要通过看平台上的视频、广告等,看够一定时间可以得到金币,然后用金币可以兑换现金。
  
  然而,这种刷App赚钱的方式,回报率很低,收益很差。哪怕一天看个不停,也只能赚两三块,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农村老人乐此不疲,不担心个人信息被一些来路不明的App泄露,也不在乎自己的付出与回报根本不成正比。
  
  有人将这种现象的原因,归为一些农村老人爱占小便宜的心理,认为是人的贪婪之心使然。但是,真正的贪婪者会为了两三块钱而花费一天的工夫吗?真正爱占便宜的人,会为了蝇头小利而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吗?单纯的指责恐怕无助于分析问题,我们还需从深层的文化心理上,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从媒体报道来看,上述现象基本集中在农村老人群体。他们往往有大量的闲余时间,却缺乏足够丰富的娱乐方式。很多老人久居偏远的农村,也缺乏子女的陪伴,他们的内心世界往往是极度空虚的,心灵的匮乏与精神的苦闷,时常困扰着他们。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刷App就成了某种可以消磨时间的“玩法”,既打发了大量时间,又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甚至一些老人将个人价值寄托在这上面,认为刷App是有益身心健康的。
  
  农村老人本来不该心灵空虚,但现实往往令人失望。首先,一些农村老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网络文化与智能手机软件缺乏了解,对一些商家套路缺乏警惕意识,很容易盲信一些App商家的广告,进而被“割了韭菜”。
  
  再者,一些农村老人明知道沉迷刷App是没什么用的,但确实无事可做,又不具备通过读书获取精神养料的意识、能力,只能一点点滑向商家布置的陷阱。甚至在家人提醒之下,一些老人仍固执己见,意识不到其中的问题,在偏执的路上越走越远。
  
  看到类似现象的年轻人,不妨多多提醒家中的老人,让他们尽量远离一些对生活无意义乃至有害的手机App。对此,年轻人应当帮助老人尽可能了解当前的网络生态,告诉他们网络产品也是良莠不齐的,不能轻易相信一些商家的宣传。与此同时,还得以各种警示案例来劝诫沉迷刷App的老人,让他们意识到其中的危害性,提高对这类现象的警惕。这些都是相对具体的、直接的帮扶老人的措施。
  
  除此之外,最根本的还是要想方设法解决农村老人心灵空虚的问题,尽力培养他们拥有更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帮助他们构建更充盈的心灵世界。如今,国家很重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不仅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保障,还在不少农村、乡镇设置了文体设施,比如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以及阅读空间、健身场地等。这些资源应该被有效利用起来,尽可能地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农村老人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晚年。
  
  当农村老人的人生价值寄托有了更好的选择,拥有了更多的生活情趣,自然不会再把时间精力浪费在刷手机App上。也只有让农村老人的内心充盈起来,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治本”之策。
  
  中国青年报(2024年02月23日07版)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全面履职勇于担
  习语丨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
  李强:让广大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干实
  习近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
 
《节俭中国人》海选火热开启 “老抠”
节约资源公益广告
 
  这些诈骗短信,你能识破几个?
  “分享”客户信息共同“致富”?违法!
  警惕“实习诈骗”陷阱
  【图说】“陷阱”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警惕“保健品”诈骗
  【漫画】不“值”
  抵制乱摆酒席 提倡节俭适度
 
  解说变戏说?乱象背后是需求之渴
  “禁令”荒唐的背后是能力不足
  商户牌匾“颜色禁令”是任性“官威”
  老年人沉迷网购是情感缺失表现
 
  快递暂行条例​*
  两办: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
Copyright 2013  ©  浪费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2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