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考核担当”助基层减负 |
加入时间:2024-02-19 来源:本站 作者:jydcc |
|
|
|
|
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基层减负,减而愈重,在部分基层单位蔓延,这其中既有干部政绩观错位、工作不实不细的因素,也要警惕考核导向偏航的倾向。
考核原本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指挥棒”,但在逐级推进中逐渐走味变样,有的地区追求所谓的“精细化考核”,不顾实际,贪大求全,盲目增设考核指标,随意增加评比频次,动辄以百分制、千分制为起算基准,看似“压力传导到位”,实则懒政“甩锅”,消耗着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繁琐冗杂的考核细则,往往容易使基层陷入形式主义、脱离群众。有的干部忙于“痕迹管理”,无暇务实,“一次会议六个标”“一场调研全员跟”,遇事先留“迹”,导致留“迹”不留“心”。有的干部信奉“指标为王”,以“美化指标”为工作导向,下大力气绘表填数,挖空心思遣词造句,看到群众提不起兴趣,面对问题找不到思路,看似忙忙碌碌,实则碌碌无为,群众对此并不买账。
好业绩是干出来的,不是靠形式主义演出来的。工作成效的优劣不是由表格台账的数量所决定,更不能只听汇报材料一面之词,归根结底还要看群众是否从中真正得到实惠。做好基层减负工作,提升基层工作的实效,需要强化“考核担当”,树好“风向标”,用好“指挥棒”,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精简指标设置,加强日常考核、分类考核、精准考核,优化考核形式,将工作业绩、群众口碑等定性指标转化为基层干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推动从“看台账”到“重实效”、“作秀留迹”到“自然留痕”转变,让基层干部从“指标之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中去。 |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