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形式主义”,根源还在“政疾” |
加入时间:2025-04-07 来源:大河网 作者:文艳 |
|
|
|
|
法治宣传、环境整治、评选表彰等,但凡有活动,短视频就是“标配”,连汇报、迎检都需要短视频“撑场面”。为了保证视频质量,有的街道、村镇只能将业务外包,无形中又增加了财力负担。
毋庸置疑,短视频这类更为丰富的宣传形式和技术应用于基层本是一件好事,能帮助基层更好地展示基层面貌、讲好基层故事。然而,若是要求拍摄视频的场景过于频繁,且不管实际需求与人力配置,则使得一件好事变了味,看来,“视频形式主义”不得不防。
为何一些地方热衷于制作视频短片?看似新形式主义,根源还在“政疾”。有的领导干部权力观、政绩观扭曲,盲目追求所谓的“政绩”,挖空心思展示亮点和成绩,只重视显绩不重潜绩,抓工作只要“短平快”不要“长远实”,看重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忽视实际效果和落实情况。
不仅如此,这些精心策划并进行复杂的后期制作的短视频,花费不少,效果却很一般。由于其内容的空虚、新闻元素的单调,文案千篇一律,陈词滥调,不幸成为形式主义的反面教材。而讲排场、争风光,甚至慷公家之慨,就有了充分的生存空间。据报道,2023年某单位开展节庆表彰活动达13场次,经费支出高,这些活动重形式讲排场,动辄要求全省系统参加,一半以上与业务工作无关,并且要求拍摄制作各类风采展示视频,为准备这些视频,基层工作者被迫耗费大量休息时间。
形式主义是阻碍基层发展的“拦路虎”,容易让部分领导干部陷入“重形式、轻实效”的误区,患上追求“政绩”的“政疾”,导致工作浮于表面、难以深入。在形式主义的驱使下,一些地方单位热衷于拍摄制作视频、撰写华丽报告等表面文章,却忽视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视频形式主义”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更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视频形式主义”,根源还在“政疾”。对于基层工作中“不管大事小情,动不动就要视频”的现象,需要提高警惕,及时纠正。应该鼓励那些有益于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手段,而对于那些于实际工作无益的表面功夫则应该及时叫停,以减轻基层工作者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