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店“一药两价”,医保基金使用不容玩套路 |
加入时间:2025-07-08 来源:新京报 作者:冯海宁 |
|
|
|
|
“一款药物为何两种价格?”近日,据《工人日报》报道,邓女士向记者表示,自己在位于重庆铜梁区的一家药店购买三黄片(葵花),店员告知售价为18元一盒,结账时,邓女士掏出医保卡准备付款,收银员见状提醒她,刷医保个人账户比付现金贵,需要支付26元。对此,邓女士当即提出了质疑,得到的回复是“价格一直就不一样”。
此前,“药店药品价格比网上卖得贵三四倍”就曾广受质疑。可见药品零售“水”很深,消费者稍不留意就会多花钱。此番药店“一药两价”,即刷医保卡购药价格贵,现金购药则价格便宜不少,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还蚕食医保基金,理应及时予以规制。
任何行业出现的“阴阳价”,都可能侵害到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当消费者感到“吃亏”,药店就是获益者。如果消费者选择现金购药,药店不仅可以立即回笼资金,还能节约2%~3%的手续费。如果消费者选择刷医保卡购药,药店通过涨价销售,就把医保基金的钱套走了,因为医保卡个人账户里的钱也属于医保基金。
之所以出现“阴阳价”,不外乎三个原因:其一,目前医保结算周期较长,且需要支付手续费,于是药店要么转嫁结算成本,要么诱导现金购药;其二,药店只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却无视消费者权益和医保基金安全;其三,监管不到位也给了这些药店“坐地起价”的机会。特别是蚕食医保基金,套走参保人个人账户资金的行为,造成医保基金被浪费甚至威胁医保基金安全。
对此,今年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提出推进医保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为定点医药机构运行持续注入流动资金。这有望从“疏”的角度让药店远离“阴阳价”。
同时,还需要去“堵”。有学者建议,对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加强日常管理,加大飞行检查力度;同时开展动态分级管理等。这些建议都值得倾听参考。
□冯海宁(职员)
新京报(2025年07月08日A02版)
|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