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腐败和腐败治理的研究,大多数从具体腐败行为这一角度切入,将着力点聚焦在个体性腐败上。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蒋来用所著的《“大目标”与“小目标”:腐败治理成功的逻辑》一书,采用了不同于一般的方法,将腐败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来理解和把握。
《“大目标”与“小目标”:腐败治理成功的逻辑》/蒋来用著
决策层认为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这与反腐败成功是否矛盾和冲突?反腐败的目标如何选择和实现?在标准选择中是采用工具理性还是价值理性原则?本书将结合中国的反腐败实际回答这些问题。
本书首先对腐败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对腐败的特征作了概括,在此基础上对腐败程度和反腐败成效测评的标准进行了研究,这套标准也借鉴了信用评级、诚信体系等领域的研究。
本书运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筹、“大目标”与“小目标”兼顾的判断标准,选择欧盟、瑞典、中国作为个案进行重点剖析,让判断反腐败成功的标准更加清晰和具体化,充分证明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反腐败实践是成功的。
本书研究了腐败程度和反腐败成效的测量标准和方法,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个维度提出腐败治理成功的评判方法,认为腐败治理需要同时兼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大目标”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小目标”,深入分析了人口与经济发展对腐败治理的影响,选择欧盟、瑞典等个案进行比较研究,证明了中国在人口众多和经济较为落后的背景下成功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反腐败之路的逻辑适恰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