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的“交换空间”,居民可将闲置物品进行爱心捐赠或等价置换,还可兑换社区便民服务,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空间,4年的运营时间里为社区流转护理床、轮椅265次,解决了不少家庭的燃眉之急。如今,以社区为单位的旧物流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样的“闲置经济”也让居民手中的旧物获得了“第二春”。
旧物流转解燃眉之急
“我儿子因伤瘫痪卧床不起,现在要出院,急需一张病人护理床,我听说咱们‘交换空间’有爱心居民捐赠的,可以借用是吗?我这么大岁数一个人也不知道怎么弄,麻烦你们帮帮我。”居住在北辰区青(广)源街道盛福园社区6号的73岁老党员马大爷,因家中突发变故向社区居委会求助。通过协调“交换空间”,当天,社区工作人员便将护理床运送到了马大爷家中并帮忙安装好,护理床不仅带护栏,腿部、腰部和背部位置还可以摇起来,给病人及其家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021年6月,盛福园社区打造了以物换物的闲置物品调剂平台“交换空间”志愿服务项目。居民可将闲置物品进行爱心捐赠或等价置换,还可兑换社区便民服务项目“守益坊”的幸福合伙人为反哺爱心居民提供的磨菜刀、配钥匙、缝纫等小修小补便民志愿服务。
据统计,该项目成立以来,共接收爱心捐赠物品4200余件,兑换物品2700余件,开展32次“跳蚤市场”活动,流转265次护理床、轮椅帮扶重病家庭,向养老院、困难家庭赠送衣物1600余件。
物尽其用变“闲”为宝
利用社区的地缘优势,闲置商品的流通在社区内迅速又便捷,在河西区麦格理、西青区远洋万和城等社区,居民利用微信群发布闲置商品信息,只要有人接手,瞬间就可以达成“交易”。“我曾经卖过一辆儿童自行车,就卖给小区里的邻居,刚发到群里就有人问,加了微信就成交了,一共不到10分钟。”家住远洋万和城的市民刘先生说。
诚然,经过社区的策划和组织,闲置商品的流转也会呈现出很多不同的主题,例如玩具、书籍的交换市集,小家电的捐赠和“呼唤”等。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共享平台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还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互助。随着社区闲置经济的深化发展,社区成员通过共享资源、技术、信息,也会在这一过程中碰撞出新的点子进行“价值共创”,最终盘活旧物,实现物尽其用、调剂余缺、变“闲”为宝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