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浪费要闻 领导视线 浪费酷评 浪费现象 综合治理 浪费警示 浪费根源 专项探讨 浪费危害 产品黑榜 人物专栏 走向节约 浪费曝光
浪费观察 政策法规 资料总汇 理论研究 统计数据 国际信息 视频之窗 书刊园地 节约会展 变废为宝 生活妙招 专题荟萃 展 览 馆 社会广角
“鬼秤”频现,危害性不应被低估
加入时间:2024-05-24  来源:光明网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p>  【阅读提示】连云港通报海鲜商贩“鬼秤”事件:涉事商户被清理出场<br/>  <br/>  最近一段时间,多地爆出“鬼秤”事件,甚至还发生了打假的博主遭遇市场主办方和商户抢夺手机的事件。与此同时,在5月20日,即世界第25个“世界计量日”,一项名为“手机变砝码”的创新举措,在甘肃兰州等地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不少消费者认为,“手机变砝码”可以遏制“鬼秤”横行,但也有部分消费者担心遭到商家的报复。<br/>  <br/>  “鬼秤”,是指被做了手脚、称重显示与实际重量之间存在一些偏差的电子秤。在现实中,它可以代指商家所有的“缺斤少两”行为。这样的现象,在过去并不少见,哪怕是没有电子秤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现象似乎逐渐淡出,很少进入公共舆论场。<br/>  <br/>  然而,随着近一两年一批打假博主的走红,以及相关被曝光案例的层出不穷,该现象又重回公众视线。它仿佛戳破了一种“幻觉”:原本大家以为“缺斤少两”现象至少已成了一个小概率现象,只是个别无良商家的“小动作”,然而,视频中那些发生在全国各地的“鬼秤”都出自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生活场景:街边“自由市场”、农贸市场、水产品市场,以及一些店铺……<br/>  <br/>  前几年,游客曝光个别热门景区的海鲜交易市场“缺斤少两”,也曾引发过轩然大波,但这些情况更多被认为是旅游城市的商家专门“宰”外地游客,而并未上升到一种普遍现象被看待。此外,很多人对“缺斤少两”的记忆,或者说是一种固有的认知,也多指向街边小贩。并且对之还多少抱以一种无奈的理解:自由商贩们“打一枪换一炮”,天然具备在秤上做手脚的动力和条件。甚至这可能还是一种可以被接受的营销策略——商贩们虽然可能在秤上掺点水,但为吸引消费者,给出的单价也往往更低,如此算来双方似乎扯平了,也算是一种彼此都接受的市场自发秩序。<br/>  <br/>  但是,从目前各地曝光的情况看,“鬼秤”现象显然并不只存在于某一种经营形态之中,而是呈现出相当的普遍性。<br/>  <br/>  客观而言,很多时候,“缺斤少两”一般不至于太过分,消费者也就缺乏足够的警惕意识和维权动力,市场监管部门也因此往往“睁只眼闭只眼”。但是,其作为一种市场风气,危害性还是不应被低估。<br/>  <br/>  首先,“鬼秤”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成为了一种风气,直接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的市场诚信氛围、商业伦理发育水平的问题。在各方倡导诚信社会建设的今天,若纵容“鬼秤”之风大行其道,或是认为无伤大雅,这无疑与建设要求背道而驰。<br/>  <br/>  其次,“鬼秤”不仅是对消费者不公平,也是对其他的市场经营者不公平。它带来的是劣币驱逐良币,也带偏了市场和社会风气。宽容“缺斤少两”其实就是在惩罚那些足斤足两、规范经营的商家,这显然不正常。<br/>  <br/>  同时,它也提醒,在各方面变得越来越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也非常完备的今天,至少在某些很重要的方面,我们依然存在着突出的短板。毕竟,平等竞争、诚实守信,不过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br/>  <br/>  对此到底应该怎么办呢?诸如“手机变砝码”这样的操作,当然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可以进行的低成本的自我防备,并且也确实有利于倒逼商家多一些规范意识。但是,若人人都带着“手机砝码”或者是随身携带电子秤逛菜市场,这又真的正常吗?<br/>  <br/>  说到底,还是要回到市场监管的角度——多层次的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制度的完善。前者,小到一个菜市场的管理方,都理应成为公平的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而不应是“鬼秤”的袒护者,将维权的消费者当作了“敌人”;后者,面对“缺斤少两”,消费者如何投诉举报,相应的商家要付出怎样的代价,都理应变得更透明。<br/>  <br/>  或许有人会说,如此多的“缺斤少两”,市场监管部门管得过来吗?这背后的管理成本当然应该考虑,但是,既然有精力去严管、重罚“无证拍黄瓜”,又何以单单对“鬼秤”就管不过来呢?要知道,商业伦理的涵养是需要时间的,但越是需要久久为功,越需要及早重视并行动。<br/>  <br/>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br/></p>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肖捷:依法推进节能工作高质量开展
  习语丨“要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全面履职勇于担
  习语丨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
 
两会全媒派:聚焦“霸王条款”
新疆:危险 客车司机在高速路上“抢红
 
  健康科普不能离谱
  别落入“黑卡”陷阱
  “内部渠道”买演出门票,当心被骗钱
  警惕“馅饼”变“陷阱”
 
  让理论宣传从“天边”走近身边​
  绿色出行 低碳生活
  严惩学历学位诈骗
  以俭养德 光照后人
 
  以举报代管理是懒政思维
  回怼民声背后是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
  滥用“按有关规定办”是一种不作为
  解说变戏说?乱象背后是需求之渴
 
  农村公路条例​*
  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适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两办: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
Copyright 2013  ©  浪费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2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