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浪费要闻 领导视线 浪费酷评 浪费现象 综合治理 浪费警示 浪费根源 专项探讨 浪费危害 产品黑榜 人物专栏 走向节约 浪费曝光
浪费观察 政策法规 资料总汇 理论研究 统计数据 国际信息 视频之窗 书刊园地 节约会展 变废为宝 生活妙招 专题荟萃 展 览 馆 社会广角
“疫情班”多名毕业生求职遭就业歧视?
加入时间:2024-10-23  来源:封面新闻  
 

“疫情班的应届生简直受不了”!多名

毕业生求职遭就业歧视?多方回应

  “不接收‘疫情班’,‘疫情班’应届生简直是受不了,没办法说”。近日,一名2024届毕业生发文,在BOSS直聘上与某物联公司老板沟通时,被对方如此回复。封面新闻记者向该公司负责人求证,对方承认不接收22届、23届、24届毕业生,并表示“疫情班”是部分企业、老板间交流的口头语,现在不少用人单位的确对“疫情班”的学生态度不友好、评价差。

  

  封面新闻记者调查发现,2022年至2024年毕业的大学生在求职时,的确有一部分人被“疫情期间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整体素质差”的理由回绝过,有小至十多人规模的公司,也有大致上万人的企业。

  

  一家用人单位招聘人员向记者解释,他们认为,在工作实践中,疫情期间毕业的大学生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这几届大学生分层现象更严重,良莠不齐,差的太差,为避免用人筛选成本,一些用人单位倾向拒绝接收疫情期间毕业的几届大学生”。

  

  求职新遭遇:

  

  被要求查看手机电量使用排名

  

  “不接‘疫情班’,‘疫情班’的应届生简直是受不了,没办法说”。在BOSS直聘APP对话框看到这条回复的时候,贾凡觉得有些诧异,“没想到这些企业会这么排斥我们这几届学生”。但她还是继续和对方沟通了下去,“那你看看,我合适吗”。尽管投递时抱的是试一试、摸摸情况的心态,贾凡还是想尽力争取一次机会。

  

  对话终结于招聘单位提出的进一步测试。在贾凡展示的聊天记录里,对方要求查看她的手机电量使用排名,并解释为“疫情班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一边上网课一边玩手机”。贾凡说,自己心里顿时冒出一阵迟来的愤怒,“我认为这个评定标准不合理”。随后,她向平台投诉,理由是受到了歧视。

  

  贾凡与某公司的沟通记录

  

  招聘信息显示,发出该对话的招聘单位为陕西一家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对话者为该公司姜姓负责人,在该公司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以及财务负责人。10月14日,封面新闻记者以求职者身份就此事致电姜姓负责人,他承认了“疫情班”的说法,并解释为“22届、23届、24届毕业生”。

  

  贾凡是2024年财务会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投递了该公司的财务助理岗。2024年6月,她从西安的一所民办二本院校毕业,在接下来的三个多月里,贾凡在招聘软件上向六百多家用人单位发出沟通请求,收到一百条左右的回复,面试了三十多家,“最终收获0个offer(录用通知)”。

  

  收到“疫情班”的回复后,贾凡告诉记者,这不是唯一的一次不公平遭遇,“至少有十几家,在面试的时候明着暗着说我们这两届学得不好、能力不行”。

  

  对于求职单位贴上的标签,贾凡也有想辩白的话:尽管学校的一些网课质量不好,但她为了备考和求职准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自己购买资料,挑选和学习高质量网课;在变化的环境中,她一边备考公务员考试,一边考取了会计证。“能做的不多,但是我没有不努力”,贾凡说。

  

  求职绊脚石:

  

  毕业生被指“疫情期没学到技能”

  

  上述姜姓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是一家集成公司,服务对象为政府单位和国有企业,疫情后在职员工由二十七人缩减至九人,分别负责商务部、财务部和业务部工作。“同行老板之间聊天,都把22届至24届毕业的叫‘疫情班’。”他表示,在自己交流的圈子里,“普遍对疫情班的孩子们不太认可”。

  

  “部分用人部门和单位对于这几届的毕业生整体评价较差。”一家在上海地区从事化妆品研发和应用开发的公司人事向记者透露,“有些甚至不如现在的在校生和大专生。”一位熟悉化妆品生产行业的人士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老板在公司招聘时也曾说“从今往后不招疫情期间读书的学生”。

  

  对于这几届毕业生来说,求职时的这块绊脚石似乎存在于许多行业。一名2023年毕业的医学专业学生表示,她发烧时也仍坚持在岗位上工作,却经常被“疫情时候你们都没学到技能”的话术批评教育。另一名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毕业于2022年,他称,许多用人单位会直接问他“你开过几次机子拍片?不要说校园内的经历”。

  

  尽管有做一些心理准备,但是2023届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王思涵还是没有想到,在一个“大型农业重点龙头企业”也会遭遇招聘歧视行为。王思涵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参加2022年秋季校园招聘时,她进入到一家大型食品股份公司河北分部数据分析岗位的一轮面试,在线上会议中,包括她在内的三四名学生被面试官提问:“你认为三年疫情网课度过的学生,配得上我们的薪资吗?”

  

  轮到王思涵作答时,她已经做好了放弃这个机会的准备,尽管手里并没有其他的选择,她还是说出了想说的话:“我们学生按照有关要求进行网课学习,请问您是对疫情期间高校管理办法有什么质疑吗?请您回答。”随后,没有人回答王思涵的问题,面试结束了,她的招聘流程也被定格住。

  

  封面新闻记者就此事向该食品股份公司多名招聘人员求证,两名负责河北地区招聘的工作人员否认了此事,表示“这种情况我没有遇到过”。在记者提出希望配合核实的请求后,对方表示会将此事交由集团法务部门处理。

  

  用工方自辩:

  

  分层现象严重,分辨成本太高

  

  一位负责招聘工作的知情人士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不招这几届毕业生,从用人单位角度考虑也确实“事出有因”,他们认为“招进来的2022届毕业生,整体用人感受较差,相较其他届同等学力院校的学生,动手、沟通和学习能力差多了”。

  

  上述姜姓负责人则明确表示,招进来的几十个这几届的毕业生,“和其他届相比,普遍上素质、能力有断崖式下降”,甚至“一个都不能转正”。他又举了几个例子,“几名技术口的2024届毕业生,因为没做过实训,设备都没见过,操作完全靠老员工教;一个毕业生发给客户的报价,满篇错字,签合同时也只知道打印一份;刚开除的一个应届生,蹲在厕所里打一个多小时的游戏。”

  

  姜姓负责人还称,疫情期间毕业的大学生拥有一些“共同的问题”:“疫情期间养成了边上网课边玩手机的习惯,导致工作时不能集中注意力;长时间线上的教育模式断裂了大学生的正常社交关系,走上工作岗位时也不敢开口说话;线上模式中,大学生养成了早上不起、晚上不睡、迟到早退的习惯,普遍没有自制力,社会适应力差。”

  

  最后,该负责人也承认,“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差的就有好的,只是对于我们公司来说,分辨成本太高了”。

  

  数家不愿具名的用人单位招聘人员也表示,“疫情期间的大学生分层现象更严重,良莠不齐,差的太差。”为避免用人筛选成本,他们倾向直接拒绝疫情期间毕业的几届大学生。

  

  涉嫌就业歧视

  

  律师: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将这几届毕业生称为“网课一代”,他向封面新闻记者表示,上文中用人单位提到的这些问题确实存在,“用人单位觉得,疫情期间求学的大学生,接受的大学教育不完整,整体素质堪忧,客观上来讲,这种情况我们也都观察、感受到了”。

  

  他解释,早在2022年,在教学过程中就有学生抱怨过网课的学习质量,觉得大学四年没有参加过实习、实践活动,导致能力上出现缺失部分。“这一过程的进一步结果就是这几届毕业生求职时遇阻,影响了群体素质的整体评价,被用人单位认为能力和其他届相比有差距。”

  

  尽管理解用人单位的考量,但熊丙奇认为,用人单位直接将这几届的学生贴上“疫情班”的标签,作为筛选人才的考核指标,是不应当、不公正的。“许多学生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反复学习观看网课,克服了很多困难,能吃苦,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熊丙奇表示,一刀切式的用人指标,会让招聘单位流失相当一部分的优秀人才。

  

  “虽然是线上课,但是大部分专业老师要求也都很严格,我并没有觉得比线下课松懈。”王思涵说。在校期间,她参加了许多创业比赛,疫情时参加线上实习,结束后又前往政府实习,“拿到过一些奖项和感谢信”。她还了解到,前几届学长学姐,即使没有比赛或实习经历,也都能很顺利地找到工作。

  

  “关于用人单位‘疫情班’的说法和解释,不具有合法性。”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律师、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许涵林向封面新闻表示,用人单位以此为由拒绝接收疫情期间毕业的大学生,涉嫌违反就业促进法的相关规定,构成了对特定群体的就业歧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对于在求职过程中需要维护自己权益的应届生来说,维权并不容易,“流程长,过程繁琐,最终可能也得不到金钱上的赔偿”。律师提醒,在保留相应证据后,他们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如果有相应的法律知识,也可以收集证据后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

  

  “疫情已经过去了,这类歧视还要落在应届生身上,非常离谱!”许涵林律师说。

  

  (应受访者要求,贾凡、王思涵为化名)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习语丨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
  李强:让广大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干实
  习近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
  推动打击治理跨境赌博工作取得新突破
 
英国一大妈伪装残疾骗保11年 游玩照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第37集)
 
  【图说】套路
  移民无捷径,警惕“躺平”圈套
  别上“云养经济”的当
  “先用后付”真的香?这些法律风险要注意
 
  坚守耕地红线 保障粮食安全
  同查同治
  一笔勾销
  明确禁止
 
  解说变戏说?乱象背后是需求之渴
  “禁令”荒唐的背后是能力不足
  商户牌匾“颜色禁令”是任性“官威”
  老年人沉迷网购是情感缺失表现
 
  两办: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Copyright 2013  ©  浪费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2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