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员,请拿几个打包袋来!”
1月1日中午,市民李维一和家人在市区一家牛肉汤锅店里聚餐,用餐结束后,请餐厅服务员拿来几个打包袋,将盘中剩余的食物打包好。

在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像李维一这样在外与家人聚餐的市民不少。过年过节聚一聚,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不过,随着“光盘行动”的开展,近年来市民团聚的餐桌从“年年有余”变为“拒绝剩宴”。
在餐馆里,醒目位置张贴着“文明用餐,勤俭节约”的宣传画,餐桌上也摆放了桌牌提醒顾客“适量点餐、剩菜打包”,餐馆服务员会在客人点餐过量时给予提醒,有一些商家还推出了“光盘奖励”。
“现在大家都推崇‘光盘’,我们收拾打扫也比过去轻松了。”一家餐厅的经营者说,为了提倡光盘行动,餐厅还推出了“半份菜”,这样一来,浪费的现象就更少了。
光盘行动,商家在参与,市民们也在努力。
元旦节里,在成都工作的刘超回到雅安,在他的提议下,父母只做了6个菜。
“往年父母要忙活半天搞一大桌子菜,可是总是剩下。热了剩剩了热,老人舍不得倒掉,一桌菜吃好几天,既不健康又很浪费。”刘超说,“今年我提前做了父母的工作,让他们随吃随做,更新鲜更健康。”
“老人总说团圆饭剩菜表示‘年年有余’,我告诉他们正好弄反了,浪费了就‘年年没余’了。”刘超说,应该把节约作为生活常态,点滴积累而成正向的“有余”。
和刘超一样,市民张红梅今年元旦也选择和家人团聚,作为“主厨”,张红梅在几天前就确定好用餐人数,并开始计划菜谱。
“按照人数和亲人的喜好去计划菜谱,买菜,这样做出来的既能适量,还能够兼顾每人口味,即便有剩余也不会堆积太多。”张红梅说,要做到一顿完全“光盘”确实有些难,不过比起过去毫无计划地做一大桌,现在这样做菜也大大减少了浪费。
“剩下的菜,亲戚们还会主动打包带走,这样就一点也不浪费了。”张红梅又补充道。
|